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综述:本年度本学位点建设的总体情况(学科方向布局、师资引育、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成果等)。
学科方向布局:本学位点设有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漆画研究、雕塑研究3个方向,经过近20年的建设,美术学科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学科中的漆画方向在国内起着引领作用,被著名漆画艺术家王和举先生称之为“现代漆画新一代的摇篮”,学位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专业实践及社会影响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充分利用福建省工艺美术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秉承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在雕塑与工艺美术及闽南的非遗传承的结合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加强闽台合作与交流,积极发挥海西的地缘优势,招教引师,聘请台湾优秀师资来院任教,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专题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
师资引育:近两年引进培养高素质美术学师资队伍,引进博士学位教师1名,1名教师晋升为教授、3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2名教师到境外攻读博士学位,师资队伍力量得到进一步强化。
平台建设:美术学学科现有福建漆画创作基地、中国漆画艺术研究院、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多个省级研究平台和项目,分布在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漆画、雕塑3个研究方向,上述学术平台全面支持研究生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文化艺术产业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体系。学位点定期召集学术委员会开展对培养方案、学位标准等的修订。提高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准入门槛,设定任课教师资格要求,研究生任课教师原则上应具备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核心课程须由学术骨干教师担任。注意培养模式的多样化,艺术理论与创作实践双管齐下,将课程教学与科研、展览赛事相结合。定期举行学术沙龙、讲座、论坛等相关活动,拓宽学生的研究思路和意识培养。强化过程管理和监督,定期组织对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检查,教学督导组和巡查小组定期听课和督查。每学期期末组织研究生对课程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测评,及时掌握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反馈意见。
主要成果:学位点近两年在研纵向课题项目6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3项,累计经费19万元;到校横向课题经费712.92万元。人才培养成果可圈可点,美术学科在校师生共有23件作品入选十三届全国美展。
(一)目标与标准(培养目标与学位标准)
培养目标: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能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艺术修养,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严谨求实又能与时俱进,团结协作,并敢于创新,要求学生身心健康并能较熟练地掌握专业英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最新成果,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造型能力、创作表现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与变化,掌握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为美术学领域输送科研、教学和创作以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位标准:应掌握美术学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独立开展美术学科学术研究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创作实践能力。在学期间应至少完成33学分的课程,能顺利完成3万字以上学位论文的撰写、送审和答辩工作;能完成学位点在实践、学术活动、学术交流等其他方面的要求,在读期间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至少完成一件(套、系列)设计作品,并参加毕业展览。
(二)基本条件(培养方向、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教学科研支撑、奖助体系、管理服务)
培养方向:本学位点设有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漆画研究、雕塑研究 3个研究方向。(1) 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方向(含中国画与油画):通过东西方绘画历史的对比研究形成以闽派绘画的历史研究为特色。注重绘画艺术的理论研究、技法研究、流派研究与风格研究。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将西方绘画理论与技法同中国艺术精神相结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国绘画历史与问题研究、西方绘画历史与问题研究、东方绘画的创作研究、西方绘画的创作研究等。(2)漆画研究方向:本方向致力于漆画创作思路与手法的前沿探索,多角度地挖掘漆画创作的潜能。结合工艺美术与设计学科的优势资源拓展漆画的多元创造空间,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凸显学科特色。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漆画的历史与理论研究、漆画创作前沿研究、漆文化产业研发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等。(3)雕塑研究方向:注重专业办学特色,合理利用地域优势资源,在创作中结合学院工艺美术的特色和闽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拓展公共艺术领域的研究与创作成果,培养关注本专业方向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兴趣。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雕塑历史与创作研究、雕塑综合材料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公共艺术研究等。
师资队伍:学位点近两年积极推进人才“引育计划”,拓宽引进渠道,提高人才待遇。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4人,博士学位教师10人,硕士生导师12人。师资队伍学缘结构良好,年龄梯队较合理。本学位点教师多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厦门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国内著名院校。学位点同时积极引入校内外双师型人才,聘请相关协会主席、理事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实践人才为第二导师,协同培养研究生。
科学研究:学位点近两年在研纵向课题项目6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3项,累计经费19万元;到校横向课题经费712.92万元。本学位点重视科研平台建设,目前拥有福建省级工艺美术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省漆艺创作研究基地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和基地。近年来学位点师生积极参加全国美展等高水平展览和赛事,本学科师生共有23件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我校为国家文旅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的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单位,近年来主办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的研修研习培训11期,计387人,到校经费570万元。
教学科研支撑:学位点具备人才培养所需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现有教学建筑面积2680m2,其中实验室总面积1846m2,已建设有专业工作室、研究生教室、实验室,能够充分满足教学需要。依托福建省漆艺创作研究基地、福建省工艺美术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开展教学与科研,目前拥有金工模型制作实验室、3D陶泥打印机、陶艺实验室、琉璃法朗彩实验室、摄影摄像等实验室,配有快速成型机、激光扫描、激光雕刻机等共计491.44万元实验设备。建立多个校企实践基地,每年能满足数十人的实践需求。具备充足的图书和数据库,校级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近380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245种,期刊合订本283860册。电子图书2227万册,中外文数据库77种,自建特色数据库7个。图书馆加强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FULink)建设,能提供学术文献资源8.7亿篇,其中中文图书书目660万种(含338万种中文图书试读),中文期刊13000万篇,中文报纸21000万篇,中文学位论文800万篇,中文会议论文717万篇,外文期刊31500万篇,外文学位论文1000万篇,外文会议论文2300万篇,开放学术资源5400万篇。院级图书馆馆藏书刊资料16.58万册,中文图书15万多,外文图书1万多册,电子图书41672册,艺术类视频2029集(1014.5小时),国内期刊三百多种,外文期刊一百多种。学位点建成了集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视频等内容为一体的基于元数据的“一站式”统一检索平台。为研究生提供便利的电子图书资源和有效的信息服务,能为本学位点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料和科研资料服务。
奖助体系:设有研究生助教、助管、助研等三助岗位,助力学生学业的周期发展。设有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新生奖学金、优秀科研奖助金、优秀学位论文奖学金、优秀综合学业奖学金、中期学业奖学金、“三助”岗位津贴等,鼓励在学期间学生的专业研究与发展,更好地促进优秀人才的成长。
管理服务:校研究生院及学院学位办是学位点研究生工作的垂直管理部门,此外,学院各系部、学工部门、发展规划部门、教师发展中心等机构也积极参与研究生的管理。设有专职研究生秘书,负责学位点的教学和学籍等管理。设有专职辅导员负责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工作、日常事务及就业指导等方面工作,校计划财务处及学院财务科为研究生教育的经费管理服务,学院总务科积极为研究生提供后勤保障。
(三)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招生选拔、课程教学、导师指导、学术训练或实习实践、学术交流)
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制定综合改革建设方案,遴选八个试点学院,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本学位点所在的工艺学院充分整合艺术教育特色育人案例和做法,入选了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
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照“四个引路人”“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为师德师风建设立标建制,坚持价值引领、师德为上、以人为本、改进创新,构建党建引领、教育引导、规则立德、典型示范“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校内成立首个院级党委教师工作部。三是全覆盖灵活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四是实行“师德”与“支部”建设相融合双促进。
招生选拔:坚持“德才兼备、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公平公正、宁缺毋滥”的原则招生,本学位点生源质量有保证,近年来统招生报名数量持续上升。2022年报考人数与招生数比约为2.6:1,招收的学生有66.7%来自双一流高校,推免生60%来自双一流高校或双一流建设高校。招生程序严格规范,校院两级设有研究生推免和招生领导小组及考核小组,制定有详细的录取办法、实施细则。
课程教学:以国家经济发展、区域文化艺术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方案。学位点课程包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应至少修满33学分,其中必修学位课程至少20学分,非学位课程至少12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学位点定期组织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的修订,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学位点在人才培养中注重艺术理论与创作实践双管齐下,将课程教学与科研、展览赛事相结合。定期举行学术沙龙、讲座、论坛等相关活动,拓宽学生的研究思路和意识培养。强化过程管理和监督,教学督导组和巡查小组定期听课和督查,期末组织研究生对课程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测评,及时掌握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反馈意见。提高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准入门槛,任课教师原则上应具备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核心课程须由学术骨干教师担任。
导师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文件精神,强化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意识。严格导师遴选与考评制度,本学位点的硕士生导师每年考核一次,就其职业道德、科研、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核。导师遴选严格按《福州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和考核实施办法》,学校每年要对获得硕导资格的新教师进行职业道德、科研、培养规范等内容的集中培训。导师在研究生入学后会根据学位标准、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指导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学位点每个研究方向均设有专门的研究生工作室,利于导师与研究生交流互动,经常性地开展以纵向课题、校企项目和竞赛为导向的专题研究。
学术训练或实习实践:培养方案中设立专门学分作为学术训练的必修环节,学位点定期举行各种学术活动,如论坛、专项展览、讲座等,同时加强考核,确保执行到位。导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指导学生参与到各类纵横向课题研究。注重学术训练的多元性,通过与画院、美术馆、艺术网、惠安石雕企业、莆田木雕等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研究生提供观展、学术交流、技法训练的机会,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学术训练,同时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构建学术研究的激励机制,出台学院《研究生文化科研创作成果奖励办法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充分调动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与科研创作的积极性。
学术交流:学位点积极鼓励研究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专门出台《学院资
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实施细则》,拨付专项经费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鼓励学生参与校际或国(境)外交换生及短期留学等学术项目,并加强与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学术共建工作。与法国伽利略全球教育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在短期访学交流、本硕联合培养、艺术与美学培训、学术交流与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与意大利新美术学院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正推进联合培养和师生交流等具体项目合作。依托科研和实践平台,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2022年,学位点主办beat365官方网站建院70周年师生作品展、福建省美术家协会青年艺术家委员会特邀作品展等美术组品展,并组织喜迎党的二十大•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本年度学位点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知名校友等来院讲座20场。在国内外专业赛事方面,学位点积极鼓励学生参展参赛,学生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国际国内大赛20项,省部级奖项50余项。
(四)质量监控(质量保障、分流淘汰、学位论文、学风教育、管理服务、就业发展)
质量保障:推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协同育人、展赛促学、艺工融合”等育人机制,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推行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训练学生科研能力和学术前瞻性。注重开放式人才培养,推行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提高培养质量;出台奖励学生科研创作成果政策,提高参与科研与创作贡献度与显示度。
分流淘汰:强化研究生课程管理和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福州大学研究生课程管理规定》、《福州大学关于研究生毕业与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规定》等制度分流淘汰办法,平时注意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及成绩认定、中期检查、学位论文开题、预答辩、学术活动、论文盲审等进行严格考核,对在学期间无法完成课程,在思想道德方面或行为方面触犯国家法律,在学术领域存在严重行为不端者,学位点予以退学。
学位论文:学位点强化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制定多个有关学位论文送审办法、抽检实施办法、论文规范、质量管理等文件,包含《福州大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选办法》、《福州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送审工作管理办法》、《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实施办法》、《福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关于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认定程序的通知》、《福州大学关于加强研究生毕业与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规定》、《beat365官方网站研究生论文送审要求》等多个文件。对毕业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双盲审、答辩、作品毕业展览进行严格把关。学位论文不得出现任何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一旦发现学术不端即使在授予学位之后也必须立即撤销且不得重新申请。
学风教育:成立校院学风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学风建设和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在把“品德修养”确定为毕业的第一指标;推广“价值引领、知识拓展、思维训练、能力建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校级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和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注重学生学风考评,并将其纳入学生在学期间的重要考核指标;把“两学一做”纳入“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广支部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承诺践诺评诺等做法。以党支部建在班上为主,推进学生组织和社区党员服务站建设,完善“进班级”“进社团”“进社区”的“一主两辅三进”学生党建大格局;以党建引领艺术创新,建立从艺术创新、艺术成果转化到企业发展一体化育人生态链。
管理服务:校研究生院及学院学位办是学位点研究生工作的垂直管理部门,此外,学院各系部、学工部门、发展规划部门、教师发展中心等机构也积极参与研究生的管理。设有专职研究生秘书,负责学位点的教学和学籍等管理。设有专职辅导员负责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工作、日常事务及就业指导等方面工作,校计划财务处及学院财务科为研究生教育的经费管理服务,学院总务科积极为研究生提供后勤保障。
就业发展:学院设有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院领导联系毕业班就业创业工作制度,对研究生就业进行指导。学院每年召开数次就业工作会议,学工部门在毕业前夕要对就业率进行实时统计,并及时反馈给相关分管领导。学位点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就职单位含高等院校、党政机关、企业等,毕业生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二、工作特色与成效
(体现本学位授权点的特色和人才培养水平,包含制度建设、立德树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文化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举措和成效)
美术学科创办至今已有70年历史,在国内美术界影响较大,培养了石齐、 陈文令、陈金华等大批著名艺术家。以福建地域文化为特色,围绕厦门市打造“漆画之城”“文化旅游会展名城”的目标,凝练创作技艺,升华艺术精神,进一步强化了学院“南中国的美术重镇”的地位。被誉为“漆画黄埔军校”、“漆画艺术的摇篮”。跨学科组建了全国首家以独立系建制的“漆艺系”,强化漆画与工艺美术、雕塑的互动,打造特色美术学科体系。美术学科师生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共有近20件作品入选。构建了以美术为主,艺术与工艺美术协同发展的道路,将美术学科的优势融入到陶瓷绘画、数字媒体人物造型、雕刻图案造型等领域中,发挥学科交叉的作用。学位点为教育部、文旅部、人力资源部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单位,承担了11期非遗传承人群研培项目; 参加了福建支援边疆地区绘画等项目。承接了厦门市省级重点工程——环东海域滨海旅游浪漫线景观市政配套项目的设计与创作,承办了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外围作品展等项目,注重发挥本土优势,为区域艺术发展贡献了力量。以《艺术·生活》期刊为学术阵地,积极开展美术研究,学科学术影响日益增强。
三、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省级平台的辐射作用有限:已有的省级平台所发挥的作用较有限,较局限于个别研究方向,辐射作用不够明显,要进一步发挥本学位点省级以上平台的优势和资源,绘画专业将进一步整合力量组建闽台艺术创作与研究的平台,不断联合省内工艺美术学科的优势资源,包括石雕、木雕、陶瓷、漆线雕、脱胎漆等产业,进一步增强平台建设。积极打造福州大学特色交叉学科研究体系,全面支撑和推进国家东南区域的发展。
国际化办学层次有待提升:学院已有的国际交流项目中设计类的学生较多,美术类学生参与较少,要进一步鼓励并创造条件让美术类研究生多参与国际交流。此外,师资的国际化仍需提升,国际名校学历背景的教师有限,国际影响力的美术学教学及科研成果仍需提升。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针对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年度建设改进计划)
1.优化师资队伍。加大力度引进人才,尤其是青年博士、教授或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构建年龄结构合理、创新能力较强的学术团队,尤其是加强漆画和雕塑两个专业方向正高职称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2.加强平台与团队建设。加强科研与教学平台的建设,力争在省级教学或科研团队上取得更大进展,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条件支撑。
3.加强学科交叉。充分利用校院两级多元化的学科,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进一步突出学科的特色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