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综述:本年度本学位点建设的总体情况(学科方向布局、师资引育、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成果等)。
学科方向布局:我校设计学是福建省重点学科、福建省“高原学科”,是福建省高校同类学科中办学历史最悠久、专业方向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专业实践及社会影响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设计学学位点已形成视觉传达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产品创新设计研究、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研究、服装设计与理论研究、工艺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设计理论研究七个专业方向于一体的“大设计”学科格局,学科已成为整个福建乃至东南地区的设计人才培养、设计研究与设计创作的重要平台。学位点在进20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形成了独自特色:借助海丝核心区域资源,紧密结合福建省的优势特色产业,如工艺美术、数字创意产业、服装及时尚产业等,有针对性地选择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提升再造、游戏设计、时尚设计、文化创意产品、美丽乡村建设等区域热点进行选题研究,积极与本地区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接轨。秉承艺工融合,充分利用福州大学工科优势,开展多学科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师资队伍中配备有艺术设计、文史美学、传播学、工学类教师,同时兼收艺术类与文理工生源,有效拓展专业疆域和提高跨学科整合能力。
师资引育:近两年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及海外研究背景的专业教师8位,其中“闽江学者”1位,“旗山学者(国内)”1位,“旗山学者(海外)”1位、厦门市高层次人才1名;重视现有师资素质的不断提升,鼓励并支持专业教师提升学位学历,有3位教师博士毕业,有5位教师在国内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平台建设:设计学科现有福建省级工艺美术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省服装与时尚产业制造业公共服务平台、福建省漆艺创作研究基地、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多个省级研究平台及设计孵化机构,分布在视觉传达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产品创新设计研究、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研究、服装设计与理论研究、工艺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上述学术平台全面支持研究生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1)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坚持科学合理、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经济发展变化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对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进行详细规划。学位点定期召集学术委员会开展对培养方案、学位标准等的修订,课程设置分为必修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实践环节,注重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相结合。课程设置坚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除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外,同时提供丰富的任选课程恭研究生选修。(2)设定任课教师资格要求。提高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准入门槛,任课教师原则上应具备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核心课程须由学术骨干教师担任。(3)培养模式多样化。学位点在人才培养中注重艺术理论与创作实践双管齐下,将课程教学与科研、展览赛事相结合。定期举行学术沙龙、讲座、论坛等相关活动,拓宽学生的研究思路和意识培养。(4)强化过程管理和监督。学位点定期组织对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检查,教学督导组和巡查小组定期听课和督查。每学期期末组织研究生对课程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测评,及时掌握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反馈意见。
主要成果:近两年学位点在研纵向项目26项,经费194.9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到校横向课题经费169.28万元;获得1项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人才培养成果较突出,教师获得省级研究生教改项目立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立项、省级研究生导师团队立项,教师出版多部专著及教材;本学科师生共有7件作品入选十三届全国美展。
(一)目标与标准:培养目标与学位标准
培养目标:本学位点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所培养的人才应能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设计师诚信,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严谨求实又能与时俱进,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的敬业精神;关注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设计技术;能综合运用审美感知、造型基础、科学手段与研究方法,培养成为在设计学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实践创作以及从事管理工作的高层次设计人才。
学位标准:获得设计学硕士学位要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在学期间要完成学位点对科研成果发表的要求,应完成不少于32学分的课程学习;能顺利完成3万字以上学位论文的撰写、送审和答辩工作;能完成学位点在实践、学术活动、学术交流等其他方面的要求,在读期间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除了设计理论方向,其余方向的研究生至少完成一件(套、系列)设计作品,并参加毕业展览。
(二)基本条件:培养方向、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教学科研支撑、奖助体系、管理服务
培养方向:本学位点主要研究设计创造的一般规律,以及文化与社会属性,注重艺术与科技、理论研究与设计创作、生产与生活等紧密结合。瞄准国家发展战略,同时根据自身发展基础和特色,借助区位优势,积极对接福建省的优势特色产业,科学合理布局研究方向,目前设有视觉传达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产品创新设计研究、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研究、服装设计与理论研究、工艺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设计理论7个研究方向。
师资队伍:设计学学位点师资充沛,现有教授14人,副教授31人,博士学位教师27人,硕士生导师19人,最高学位非本单位的教师61人。教师中有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以上人才4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此外,学位点积极引入企业双师型人才,聘请企业高管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实践人才为第二导师,协同培养研究生教育。
科学研究:本学位点科研项目和成果较丰硕,研究经费充足。在研纵向科研项目26项,经费194.9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到校横向课题经费169.28万元。获得1项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多位教师出版专著和教材。学位点重视科研平台建设,目前拥有福建省级工艺美术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省服装与时尚产业制造业公共服务平台、福建省漆艺创作研究基地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和基地。近年来学位点师生积极参加全国美展等高水平展览和赛事,本学科师生共有7件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我校为国家文旅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的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单位,学位点两年来共举办2期培训,完成41人的培训任务。
教学科研支撑:(1)教学场地和设备充足。学位点现有教学建筑面积3472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2292.6平方米,建设有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艺术创意设计与制作实验中心”、福建省研究生创新教育基地、福建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多个省级实践基地和项目。学院建有多媒体与虚拟技术实验室、游戏艺术设计与新媒体艺术设计实验室、平面数码印刷实验室、金工模型制作实验室、陶艺实验室、琉璃法朗彩实验室、CMF实验室、摄影摄像等实验室,配备有先进的光学式动作捕捉系统及动画设计非线性编辑系统、非接触式眼动追踪系统(眼动仪)、三维虚拟试穿系统设备、快速成型机、3D陶泥打印机、激光扫描、激光雕刻机等817.68万元实验设备。(2)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学位点先后与区域内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多家企业达成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年均能接纳学位点数十名研究生开展实践,完全能满足学位点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要求。(3)图书和数据库充足。全校拥有中外文376.58万册图书,中外文纸质期刊1500种,期刊合订本290132册,电子图书1234万册,外文数据库36个,中文数据库34个,自建数据库7个,建成了集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视频等内容为一体的基于元数据的“一站式”统一检索平台。为研究生提供便利的电子图书资源和有效的信息服务,能为本学位点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料和科研资料服务。
奖助体系:设有研究生助教、助管、助研等三助岗位,助力学生学业的周期发展。设有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新生奖学金、优秀科研奖助金、优秀学位论文奖学金、优秀综合学业奖学金、中期学业奖学金、“三助”岗位津贴等,鼓励在学期间学生的专业研究与发展,更好地促进优秀人才的成长。
管理服务:校研究生院及学院科研办是学位点研究生工作的垂直管理部门,此外,学院各系部、学工部门、发展规划部门、教师发展中心等机构也积极参与研究生的管理。设有专职研究生秘书,负责学位点的教学和学籍等管理。设有专职辅导员负责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工作、日常事务及就业指导等方面工作,校计划财务处及学院财务科为研究生教育的经费管理服务,学院总务科积极为研究生提供后勤保障。
(三)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招生选拔、课程教学、导师指导、学术训练或实习实践、学术交流
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制定综合改革建设方案,遴选八个试点学院,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本学位点所在的工艺学院充分整合艺术教育特色育人案例和做法,入选了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
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照“四个引路人”“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为师德师风建设立标建制,坚持价值引领、师德为上、以人为本、改进创新,构建党建引领、教育引导、规则立德、典型示范“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校内成立首个院级党委教师工作部。三是全覆盖灵活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四是实行“师德”与“支部”建设相融合双促进。
招生选拔:坚持“德才兼备、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公平公正、宁缺毋滥”的原则招生,本学位点生源质量有保证,近两年推免生70%以上来自双一流高校或双一流建设高校,统招生报名数量持续上升,近两年报名数与招生数比约为7.4:1,招收的研究生中来自双一流高校占比54%。招生程序严格规范,校院两级设有研究生推免和招生领导小组及考核小组,制定有详细的录取办法、实施细则。
课程教学:学位点本着科学合理、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经济发展变化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对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进行详细规划。课程体系科学,课程设置合理。课程包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应至少修满32学分,其中必修学位课程至少19学分,非学位课程至少12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学位点定期修订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学位点在人才培养中注重艺术理论与创作实践双管齐下,将课程教学与科研、展览赛事相结合。定期举行学术沙龙、讲座、论坛等相关活动,拓宽学生的研究思路和意识培养。强化过程管理和监督,学位点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对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检查,教学督导组和巡查小组定期听课和督查。每学期期末组织研究生对课程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测评,及时掌握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反馈意见。提高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准入门槛,任课教师原则上应具备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核心课程须由学术骨干教师担任。本学位点近两年教学成果可喜,教师获得省级研究生教改项目立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立项、省级研究生导师团队立项。
导师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文件精神,强化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意识。严格导师遴选与考评制度,本学位点的硕士生导师每年考核一次,就其职业道德、科研、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核。导师遴选严格按照《福州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和考核实施办法》。学校每年要对获得硕导资格的新教师进行职业道德、科研、培养规范等内容的集中培训。
学术训练或实习实践:为强化学生的学术训练和实践能力,学位点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及实践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的能力,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及设计现象的分析,提出适当的研究课题,制订学生基本的研究计划;同时,培养和提高在学生课题研究中大胆创新、有所突破的工作素养和能力,培养和提高能在科研和团队合作中与他人沟通、协调并完成科研课题的能力。构建学术研究的激励机制,出台学院《研究生文化科研创作成果奖励办法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充分调动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与科研创作的积极性。
学术交流:学位点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提升个人素养和学习能力,专门出台《学院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实施细则》,拨付专项经费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学位点鼓励学生参与校际或国(境)外交换生及短期留学等学术项目,并加强与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美国等国家的学术共建工作。与法国伽利略全球教育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在短期访学交流、本硕联合培养、艺术与美学培训、学术交流与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与意大利新美术学院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正推进联合培养和师生交流等具体项目合作。2020-2021年共举办靳埭强设计奖学术研讨会、“创意工美”学术论坛、2020“为中国而设计”--第十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主题研讨会暨“艺术乡建”学术论坛、第三届与第四节福建省研究生用户体验设计大赛暨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实践论坛多等场次学术交流活动。
(四)质量监控:质量保障、分流淘汰、学位论文、学风教育、管理服务、就业发展
质量保障:学位点出台多项政策和措施,通过研培项目、著书立说、核心价值观引领、立德树人助抗疫、研究生支教等活动,推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协同育人、展赛促学、艺工融合”等育人机制,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推行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训练学生科研能力和学术前瞻性。注重开放式人才培养,推行校企导师联合培养,提高培养质量;出台奖励学生科研创作成果政策,提高参与科研与创作贡献度与显示度。
分流淘汰:强化研究生课程管理和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福州大学研究生课程管理规定》、《福州大学关于研究生毕业与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规定》等制度分流淘汰办法,平时注意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及成绩认定、中期检查、学位论文开题、预答辩、学术活动、论文盲审等进行严格考核,对在学期间无法完成课程,在思想道德方面或行为方面触犯国家法律,在学术领域存在严重行为不端者,学位点予以退学。
学位论文:学位点强化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制定多个有关学位论文送审办法、抽检实施办法、论文规范、质量管理等文件,包含《福州大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选办法》、《福州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送审工作管理办法》、《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实施办法》、《福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关于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认定程序的通知》、《福州大学关于加强研究生毕业与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规定》、《beat365官方网站研究生论文送审要求》等多个文件。对毕业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双盲审、答辩、作品毕业展览进行严格把关。学位论文不得出现任何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一旦发现学术不端即使在授予学位之后也必须立即撤销且不得重新申请。
学风教育:成立校院学风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学风建设和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在把“品德修养”确定为毕业的第一指标;推广“价值引领、知识拓展、思维训练、能力建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校级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和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注重学生学风考评,并将其纳入学生在学期间的重要考核指标;把“两学一做”纳入“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广支部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承诺践诺评诺等做法。以党支部建在班上为主,推进学生组织和社区党员服务站建设,完善“进班级”“进社团”“进社区”的“一主两辅三进”学生党建大格局;以党建引领艺术创新,建立从艺术创新、艺术成果转化到企业发展一体化育人生态链。
管理服务:校研究生院及学院科研办是学位点研究生工作的垂直管理部门,此外,学院各系部、学工部门、发展规划部门、教师发展中心等机构也积极参与研究生的管理。设有专职研究生秘书,负责学位点的教学和学籍等管理。设有专职辅导员负责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工作、日常事务及就业指导等方面工作,校计划财务处及学院财务科为研究生教育的经费管理服务,学院总务科积极为研究生提供后勤保障。
就业发展:学位点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以学院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院领导联系毕业班就业创业工作制度,积极联系国内、省内龙头企业入校招聘或拓展内推渠道,先后邀请了厦门建发集团、福建网龙集团、字节跳动等企业入校宣讲;近年来均有研究生毕业生到国内外高校攻读博士或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近两年就业率达95%以上,当前的就业工作重点已从提高就业率到提高就业质量转变。
二、工作特色与成效(体现本学位授权点的特色和人才培养水平,包含制度建设、立德树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文化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举措和成效)
工作举措:学位点推动福建制造产业和工艺美术产业建设,多年来培养的工业设计及产品设计师,已成为福建小家电产业的中坚设计力量,在国际设计大展中屡获殊荣;业内有影响的石雕、木雕、陶瓷、漆器等产业的工艺美术师,大多是毕业于我院,积极推动了传统设计产业的复兴;学位点重视国家设计扶贫战略建设工作。长期为闽西及闽北贫困山村提供合理的设计规划和改造方案,在保障环境的前提下,积极改善农村的生活居住环境;学位点凸显设计学科的发展,不断夯实学科基础,注重学术交流,提升学科建设内涵,逐步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学院近年多次举办高端国际和国内会议以高端学术会议引领学科发展;学位点重视并积极推进学术期刊的建设,学院所属的《艺术生活》杂志刊登大量的设计学研究的高质量论文,已成为国内设计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
工作成效:学位点师德文化传承创新。秉承“福大三种精神”,同时结合学院自身发展实际,积极传承和发扬美院的“鹭潮工艺精神”,打造“鹭江讲坛”“鹭潮讲堂”等平台,发挥文化涵养的师德师风功能,促进设计学科的文化传承;学位点的相关制度体系日趋完善,构建党委领导、部门协同发力、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格局,构建校院两级师德监督体系,形成了日常教育引导、课堂立德、导师育人、典型树德、规则立德等制度体系;学位点涌现诸多先进榜样,有30多人次获得校级以上表彰,有全国技术能手、光华龙腾奖—中国装饰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教育部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对青年学生成长有正面的引导作用。
三、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科交叉有待强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讲话,艺术与科技融合是设计发展的趋势,本学科申请点自2008年始,不断联合校内工科优势资源,尤其是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但相互融入程度仍需强化,方能积极打造福州大学特色交叉学科研究体系,全面支撑和推进国家东南区域的发展。
国际化办学层次有待提升:现已开展与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高校的合作,与法国伽利略全球教育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国际艺术分院”等,逐步形成以国际项目合作为主的国际交流方式,但师资的国际化仍需提升,有国际影响的设计学教学及科研成果仍需提升。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针对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年度建设改进计划。
多种手段促进学科共融:学位点将积极通过学院,向学校提交相关建议,借助交叉学科设计学博士点申报的有利时机,成立交叉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推动设计学与工程机械、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深入合作,派驻相近专业的教师作长期的考察、学习和交流。
进一步强化国际合作:学位点将摆脱疫情的影响,加强和落实与欧美国家设计学科的学生交流互访机制;利用闽台合作的优势,加强与台湾高校的设计学教育项目的建设;加强与港澳高校的硕士生学位提升计划
积极落实师生监督机制:重视学位点授课教师及学生在各环节的意见和建议;重视学院各部门对设计学学位点工作的政策建设;不断自我监督,共同促进设计学学位点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