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护鱼”奇谭鲤鱼溪—厦工艺师生赴周宁调研非遗

时间:2018-07-19 点击量:

在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难得的传播发展机会,但其中蕴含的文化资源的开发还远远不够。为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服务新时代,建设新福建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7月16日beat365官方网站赴周宁非遗调研实践队师生8人,深入省级全域旅游试点县的“云端之城”——周宁。通过实地考察,对当地非遗的保护发展、传承创新展开探讨,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梳理、文创设计等形式加强文化内涵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古村落三山环抱,鲤鱼溪穿村而过,青瓦土房,安坐于溪畔。半溪流水半溪鱼,以鱼为邻,和睦相伴。位于周宁县浦源镇浦源村的鲤鱼溪,至今已有八百多年“人鱼同乐”的悠久历史和人文积淀。相传南宋末年,郑氏先祖肇基于九曲溪畔,为保护溪中鲤鱼,订立村规民约:“人在鱼在、誓死护鱼、不捕不食、世代相传”。久之,人鱼情笃、生息与共,爱鱼护鱼蔚然成风。在鲤鱼溪,人们不仅爱鱼护鱼,更赋予其人的特性,形成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鲤鱼溪护鱼习俗”, 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曾在宁德地区担任领导的一位老同志回忆,习近平主席主政闽东期间曾到浦源村调研,这里“人谙鱼性,鱼钟人情”的画面让他赞不绝口,他希望这一文化能够得到传承。

近年来,周宁县委、县政府围绕鲤鱼文化品牌,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成立“鲤鱼溪保护建设小组”,对鲤鱼溪景区古民居进行整治提升、水生态保护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景区形象、功能与品位。 县文化馆周许端馆长、带队员们参观了浦源村民俗馆, 队员们争相试穿棕衣,体验了解丰富的民俗活动。浦源村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如:黄埔北路戏、麦芽糖的制作,棕衣制作,手工制硋,周宁评话等。在郑氏宗祠中,县博物馆郑勇馆长为同学们分析了浦源村非遗保护的现状和严峻性,同学们明白单纯的记录、保存或者隔离的做法都不能起到非常有效的保护作用,而将非遗的资源优势实实在在的转换为文化产业优势才是保护和传承的目的。

接下来的几天队员们也将发挥专业特色深入源头,对鲤鱼溪·九龙漈景区进行VI设计,提炼非遗文化新元素、新表达,提升景区文化内涵进行探讨,为振兴乡村添砖加瓦。

联系方式 / CONTACT US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理工路852号

电话:0592-3753064   邮政编码:361021

版权所有: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闽ICP备11017305号